近日,團湖北省委以青年藍皮書形式發佈了《追夢的青春最美麗——青年與“中國夢”湖北調查》。調查顯示,95%的湖北青年認同“中國夢”,認為“中國夢是中國人的理想和追求,可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,促進政府以及社會各界解決現實問題,讓我們對國家的未來更有信心”。
  調查以70後、80後、90後青年為研究對象,包括高校、企業單位、農村社區、城市社區等七類青年群體對“中國夢”的認知與態度、追夢過程中的困境與需求以及青年圓夢的路徑選擇等內容。
  調查範圍涉及湖北省6個主要青年集聚區域,回收有效問卷2843份,個案訪談、集體座談青年234人。
  這也是全國首部公開發行的,基於大樣本研究青年與“中國夢”關係的書籍。
  當代青年最關註什麼
  “青年對‘中國夢’的認同,體現了青年對‘中國夢’的熱愛與支持。但是,對於豐富、系統的‘中國夢’,當代青年最關註什麼?兩者的關係怎樣?”團湖北省委研究室主任王兵這樣解釋開展調查的初衷。
  2013年3月,團湖北省委正式成立由200餘名專家學者、各級團乾組成的專項課題調研組。從青年對中國夢的認同度、擴散度、信心度、關心度和參與度5個維度,展開了具體分析和實地調查。
  綜合各項數據,青年最為關註的三類重大事項主要是:新時期的改革政策、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政策。
  在課題組看來,調查所體現的青年關註焦點具有較強的個人傾向性。即對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,青年傾註了較多的註意,如改革、政策和黨風;而社會建設和城市建設等問題,青年的關心程度則相對較低。
  對此,報告主要撰寫人、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張大維分析,“這種焦點選擇中的差序格局傾向,屬於大部分人對信息加工的正常模式,也充分印證了民生問題的重要性。”
  但他同時認為,作為青年一代,應該不斷拓寬自身的視野,在學習專業知識和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盡可能做到“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關心”,“這也是青年一代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責任體現”。
  追夢路上的坎坷阻礙
  作為蝸居在武漢的典型“蟻族”,26歲的張華(化名)常年居住在不到5平方米的房間里。專科畢業後,她頻繁跳槽。
  對於“中國夢”,目前從事剪紙工藝的張華用“三個不放棄”來概括自己的人生態度:不放棄乾一番事業的決心,不放棄自己追求的愛情,不放棄生活中的各種小情趣。可當下班回到“5平米”時,總覺得有一個邁不過去的溝壑。
  張華的感受只是青年追夢路上坎坷的一個縮影。
  報告顯示,湖北省目前有這樣被稱作“江蟻”的群體3萬~6萬人,大多以租房、擠集體宿舍解決臨時住房問題;超過六成居住面積不足30平方米,且居住環境差、住房安全性低。
  “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,很容易讓青年與夢想產生距離。要想更好地幫助青年實現夢想,我們就要精準瞭解和把握青年在實現夢想過程中的主要困境。”一位參與調研的專家說。
  調查組深入走訪,梳理了在社會轉型期青年追夢路上最容易面臨的十大難題:
  就業夢,90%以上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問題感到焦慮;創業夢,最缺乏“第一桶金”,45.7%的青年希望政府部門設立各類青年創業扶持基金;求知夢,最擔憂“高投入低產出”;購房夢,最期盼告別“蝸居”和“蟻穴”,半數以上需父母資助購房首付款;城市夢,最矛盾的是“城裡留不下、農村回不去”,希望下一代能受最好的教育,留在城裡;公平夢,最迫切打通上升通道,對“拼爹”、“蘿蔔招聘”等不公平現象感到厭惡和失望;誠信夢,亟須彌合社會誠信“斷裂帶”;交友夢,最期待搭建官方婚戀交友平臺;公益夢,75.9%的受訪青年表示願意參加公益慈善或志願服務活動;宜居夢,最難容忍交通擁堵、環境污染等。
  張大維表示,十大難題的存在,折射出轉型發展的陣痛,也反映了青年在就業、工作中存在的資源歧視、性別歧視、背景歧視等問題仍比較突出。
  讓奮鬥成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
  如何讓青年在困難中堅信圓夢希望?
  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、“中國夢”研究專家孫來斌在調研中觀察到一個現象:較多青年存在迫不及待成功的功利心理,“一旦遭遇失敗,這種想法便會走向極端,出現‘仇官’、‘仇富’等病態心理,從而不再相信希望”。
  他建議,政府和學者應該創新“中國夢”的宣傳路徑,幫助當代青年明確希望,以適應網絡時代多種信息對青年思想的衝擊。
  “青年自身也應該學會在逆境中保持向上的態度。”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傳播學院教授龍靜雲現身說法,“我們當年都是從農村出來的,沒有一點所謂的‘關係’,之所以能到今天,就是靠著迎難而上、吃苦耐勞的精神。”
  在她看來,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,關鍵是要讓青年“把握時代需要,提升自身能力,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激烈的競爭”。
  該課題組在報告中建議,一方面要在宏觀層面完善國家改革體制與措施,使各界青年均能共享社會發展成果,並運用新媒體積極傳遞正能量;同時又要發揮團組織作用,為青年提供思想引領與就業服務。另一方面,青年應主動學習“中國夢”的內涵,提高自身認識,提高個人能力,對未來保持堅定的熱情和信心。
  令人欣喜的是,調研顯示,90%以上的青年對實現“中國夢”具有不同程度的信心。被調查對象普遍認為實現夢想的唯一捷徑就是實幹。
  “一個國家夢想的高度,由她的年輕人定義。”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張桂華說,一年的調研中,在不同青年群體中看到了迷茫與困惑,更感受到青春奮鬥的真摯與真實。
  她建議當代青年要牢記“空談誤國、實幹興邦”,立足本職,逆境不餒,讓頑強奮鬥、艱苦奮鬥、不懈奮鬥成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,“以‘小夢’的精彩匯聚成‘大夢’的壯美”。  (原標題:新時期改革政策最受青年關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k14ekhf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